天天看热讯:晚安十点(2023.5.21)丨虫茶、抹茶、烤茶……广西竟有这么多神奇的茶技艺

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:钟丽娅


(资料图片)

前段时间

围炉煮茶成为人们聚会的“新宠”

然而你知道吗

广西就拥有很多“奇奇怪怪”的茶技艺

今天是国际茶日

早报妞带你了解

我们自己的传统制茶技艺吧

广西人热衷于喝油茶

截至2023年1月,全区有25个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了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,其中广西“六堡茶制作技艺”和“瑶族油茶习俗”作为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在这25个非遗技艺中,有8个是和油茶制作技艺有关,分别是恭城油茶、平乐水上油茶、灌阳瑶族油茶、融水苗族油茶、龙胜苗族油茶、钟山瑶族油茶、三江侗族打油茶以及资源五排油茶习俗。

由此可见我们广西人真的很爱喝油茶,且已形成各地风俗习惯,油茶制作技艺在广西源远流长,广为流传。

抹茶技艺在广西客家世代相传

你知道吗?被日本人喜爱的抹茶其实源于我们中国,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广为流行,那个时候叫“末茶”,顾名思义就是粉末状的茶。到了宋朝,“末茶”受到皇室成员和文人雅士的喜爱,风靡一时,成为一种非常高端的饮茶方式。

制作“末茶”。

据传,这一制茶技艺被日本一位禅师带了回去,经过日本人的改良,“末茶”在异国发扬光大,并有了一个更为被现代人熟知的名字——抹茶。

到了明初,朱元璋下诏罢贡团茶,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的饮茶方式逐渐兴起,“末茶”习俗几乎消亡。但南迁到广西贺州一带的客家人,由于生存条件及生活需要,却将吃“末茶”的习俗沿袭至今,使得末茶技艺得以完整保留。

“末茶”制作技艺。

“末茶”制作技艺长期流传于广西贺州地区的客家聚居地,是辐射梧州市、玉林市、贵港市等客家聚居区中的一种古老制茶技艺。

“末茶”以时令茶树新梢为原料,经蒸青、烘焙、揉捻、干燥、碾磨等工艺过程制成纯净的细末茶粉,配以米呈(以爆米制作的米花糖、花生糖)及茗菜(已经碾磨的姜、葱、桔、芝麻等)饮食,民间称之“吃茶”。

“末茶”制作技艺长期流传于广西贺州地区的客家聚居地。

奇特的三江虫茶工艺

很多人都知道,在咖啡届声名显赫的“猫屎咖啡”,是从野生麝香猫粪便中的咖啡豆提取加工而成。而在广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,则有着“异曲同工”的三江虫茶。

相传,三江虫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。当时,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、苗族、瑶族等少数民族,喜欢把苦茶枝叶喂虫,再用虫子排泄物制成虫茶并日常饮用。

三江虫茶。

但不是随便什么虫子拉的排泄物都能制成虫茶哦。当地人把自然发酵的野生植物嫩叶放到生产大棚里,引诱化香夜蛾、雪疽夜蛾飞来产卵。等到这些幼虫破卵而出,它们会蚕食腐熟清香的叶子,并产生排泄物。这时收集这些排泄物,经阳光暴晒,再在铁锅高温翻炒,并加上蜂蜜、茶叶,才成为优质的虫茶。

虫茶具有清热、祛暑、解毒、健胃等功效。

虫茶的茶水融合了野生植物的香味,经过虫体特殊“加工”,入口甘甜,香气馥郁。

“藏”在隆林高山上的烤茶

烤茶可不是云南才特有的饮茶习俗哦。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海拔1950米的最高峰"斗烘坡",常年云雾缭绕,那里的原始森林里拥有大量的古茶树。居住在“斗烘坡”上的彝族、苗族人民常年饮用自家手工制作的古树茶。其中,彝族传统烤茶技艺独具特色。

古茶树很高,要采到鲜嫩茶叶,必须要爬到树顶。

隆林彝族的祖先是从云南迁徙过来的,一直沿袭着烤茶的技艺。因为“斗烘坡”海拔高、气候寒冷,人们习惯在火塘边用粗陶烤茶、大碗喝茶,以此除湿驱寒、暖胃去病。

烘烤茶叶。

烤茶前先要炒茶。烤茶时将茶罐置于烧旺的炭火上慢慢烘烤,茶罐烧热后,将晒干的茶叶放进罐子里不断抖动,使茶叶在罐中持续翻滚。

当茶罐里茶香飘溢时,趁热冲入沸水,高温受热的茶罐,遇到滚开的热水发出“嗞啦”的声响,仿佛打雷一般,烤茶便做好了。

泡好的茶水金黄剔透,有茶的香味有火的温暖,烤茶能保护人的肠胃。

你还知道

广西有哪些特别的制茶技艺?

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~

(感谢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接受采访并提供部分图文资料)

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,任何渠道、平台请勿转载。违者必究。

我们将在《晚安十点》的留言中,选出2名留下精彩评论的读者,给他们每人赠送2张九门邕州小镇景区门票,在第二天的《晚安十点》中公布获奖名单,本次活动将于5月22日结束。

感谢大家在《晚安十点(2023.5.20)丨今天,对你爱的人表白吧!(文末有惊喜)》文章下的踊跃留言, 183****0982、130****8435 的精彩评论被选中, 每人将获得九门邕州小镇景区门票2张 ,请尽快添加早报妞微信,私信昵称+联系电话即可预约兑奖。

编辑:杨波 陈诗圆

校对:麦雪莉

责编:胡志伟

审核:王冲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2 南非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